打造新质生产力--以绿色氢能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打造新质生产力--以绿色氢能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28 10:24:16 点击数: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正式施行。《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氢能的能源地位。近年来,中机国际华东区域中心在氢能工程应用领域陆续承接了70余个氢能源项目,包括加氢站、制氢站、供氢站、氢气输送管道、氢能装备产业园、氢能测试平台等,涵盖“制储输用”各环节。

从创新引领到专业支撑,树立氢能行业标杆

氢能是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中机国际华东区域中心在夯实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加强氢能行业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首期工程配套加氢站项目中创新性地设计了高位加氢机放置平台,确保能够为有轨电车顺利加氢。同时,项目设计了隔膜压缩机和液驱压缩机联合运营的先进工艺流程,与有轨电车加氢运行时间的特点实现了有效结合,该工艺流程国内首创在参与加氢站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国内最先进的氢压缩机集成装备,该装备很好兼顾了未来高压力运输车辆的接收能力。作为国内最早参与加氢站设计的单位之一,中机国际华东区域中心凭借创新实践和专业能力,成功跻身加氢站设计领先行列,为我国氢能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推动氢能领域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行业标杆。

从理念到实践,助力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

华东区域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氢能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氢能在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为各区域的氢能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加氢站项目建设中,华东区域中心聚焦土地和运营成本两大瓶颈问题,创新地提出加氢站与加油站“合建”理念,一方面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以加油站利润补贴加氢站成本,促使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安智加油站加氢站工程项目氢气储存量为926.9kg,主要设备包括氢气长管拖车、卸气柱、放空管、加氢机及固定储氢罐、瓶组等。该项目作为上海首个油氢合建项目,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推动了氢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截止目前,华东区域中心已累计完成近十个中石化油氢合建站项目,为国内氢能高速网络的建成作出重要贡献。

着力破局储运成本,开拓氢能储存产业新赛道

氢储存运输成本过高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氢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的30%左右。传统氢气储存运输方式采用高压气态储氢,通过20-45MPa压力容器运输,单车运载量约300-700kg,运输成本随距离递增。且该方式存在明显短板,储氢密度低,容器自重占运输重量98%以上,导致长距离运输成本高。而通过镁基等材料化学吸附储氢的固态储氢,常温常压下可运输1吨氢气,是未来降低氢气运输储存成本的良好方式。

华东区域中心设计的宜兴氢枫固态储氢测试及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镁基固态储氢项目,项目配属的固态储氢测试平台包含了大容量储氢测试设施,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提供测试保障。项目建成后能年产1000套储氢量5吨以上的固态储氢储罐,可极大降低氢气储运成本,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氢能正加快释放生产力,逐步成为助推我国经济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中机国际华东区域中心将全方位持续发力,深耕氢能产业建设,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以专业打底,以创新着色,为建立多元化的氢能应用生态系统,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贡献中机智慧。